大眾論壇
標題:
楊家圈村的光線圖
[打印本頁]
作者:
舒晴曼妙
時間:
2024-12-15 09:22
標題:
楊家圈村的光線圖
楊家圈村的光線圖
被山捧著的村莊
隨著S型山路的陪伴,由舉著疏朗冬意的山林引導著,我們來到了楊家圈村。這個名叫楊家圈的村子,邊與我們熱情寒暄,邊自我介紹道:“我們這個村,后面有山,村前有河,風光秀美,人杰地靈,鐘靈毓秀。我們大王莊鎮(zhèn)楊家圈村,地處香山西鄰,隸屬萊蕪區(qū)大王莊鎮(zhèn),位于萊蕪區(qū)西北50公里、鎮(zhèn)政府駐地西北約12公里處。北鄰獨路村、西鄰安子村、東鄰朱家峪村、南鄰宅科村全村共計155戶,417口人,村莊占地300畝,耕地面積158畝,山場面積9000畝?!?br /> 村子的北面,有連綿起伏的山勢,形成了一道安居的屏障,東邊的山高一些,西面的山低一些,村子似被三面山捧在手心里,保護著呵護著。由南向北的蜿蜒公路,從村東穿過,這是小山村去看外面世界的出口,更是小山村尋夢想覓理想的出路。被引領(lǐng)著的我們,邊向村子里面走,邊聽:“我們村分楊家圈和草溝兩個自然村,全村計7姓。我們之所以叫楊家圈,是因四周有河圍繞,山勢似圈,以姓及山相名村,故起名叫楊家圈?!边@村名與所處地形,倒是貼切形象,二者相得益彰,珠聯(lián)璧合了。
被硬化的村路,讓整個村子看上去,整潔養(yǎng)眼,有顏有值。大路如樹的主桿,幾處擺放有序的垃圾箱,如枝椏間的鳥巢,時不時提醒村民們“垃圾要分類喲”;伸向各家各戶的小路,如葉如果,擴散開村貌。依山次第而建的院落,各有自己的房屋戶型,各有自家的院落小景,與房前屋后的樹木相互依傍相互依賴。路是情感溪流,連通著每家每戶熱氣騰騰的生活;路是情感的聯(lián)絡(luò)渠道,左鄰右舍的幫扶和支撐,是山村獨有的煙火日子。
陽光緩緩地落下來,為山村添加了暖意,添加了人間的光暈。我先坐在一棵核桃樹的樹椏上,看看風景,聽聽水聲,賞賞山林。這里的靜謐與安寧,與村與山與河與大地,有種天然的默契,在這種默契中,人的靈魂是裸露的,是嬰孩的,是純真的,也是露天的。一只雀鳥忽地飛了起來,我和喜悅一直看著它,站到了遠處的高樹上,山成了雀鳥歡歌的背景圖,樹和雀鳥為山添了幅有趣的動態(tài)圖。
陽光是棉花般的暖,光線攜著繞指般的柔,被山捧著的楊家圈村,愜意地聽山的囈語、聽林的呢喃及河的潺潺,人心里的光線,越抽越長越抽越密……
熱情的向?qū)磷訕?br />
我們在村子里邊走邊感嘆,路的潔凈和村的安謐時,一向熱心的柿子樹,腕上戴著一枚柿子的手鐲,和我們說:“我們不等不靠,在以前的工作基礎(chǔ)上,2020年召開村民代表會,從草溝口到軟棗溝子,動用挖掘機用了15天時間修了3000米的生產(chǎn)路。2020年為草溝自然村修建了300平米的健身廣場,戶戶通和草溝進村路整平路面20000平米,硬化戶戶通23000多平米,村莊面貌煥然一新。結(jié)合戶戶通工程,草溝廣場在原來的基礎(chǔ)上加長加厚,擴建700多平米,2021年新修宅科家北漫水橋一處,投資2萬元為2個自然村安裝70盞路燈,2022年8月份,又安裝了6米高質(zhì)量的太陽能路燈50盞?!?br /> 路過一處垃圾箱時,柿子樹對我們說:“2015年,在村黨支部書記、主任蘇燦銀的帶領(lǐng)下,開始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。一開始村民不認可認為住在山里,不必要整治,但是村民家門外四大堆到處都是,村兩委決定清除4大堆和垃圾,動用機械和人工清理2000多立方,經(jīng)過這幾年的整治和戶戶通硬化,村民素質(zhì)提高了,現(xiàn)在沒有一家亂堆亂放,大街小巷干干凈凈,村莊美麗整潔?!?br /> 我們邊逛邊聊時,柿子樹指著東面的山說:“這就是馬蹄崖,在村東約100米處,山高700多米。為什么叫這個名呢?相傳,有幾位朝廷官員出巡,當馬走到山跟前時,其中有一匹馬嘶叫一聲順著山溝跑去,后來又跑到山頂上嘶叫著,朝廷官員后來經(jīng)過風水先生的指點,說是此地絕對是練兵馴馬的好地方。經(jīng)過幾番商討,最后決定在此地建一處馴馬場。此山上的草,比別的地方的草長得嫩,馬吃起來格外來勁,飲馬的水是山泉水,格外香甜,由此才把此山命名為馬蹄崖?!?br /> 我們把此山細細打量了一番,柿子樹又補充說:“此山還有一種神話傳說,因此山與香山一脈,香山圣母的保佑,此山還為老百姓造福。說是馬蹄崖頂上霧帶帽,老百姓就睡覺,霧扎腰,老百姓心絞,原來是霧帶帽是要下雨,霧扎腰是無雨,能體現(xiàn)此地獨特的氣候環(huán)境啊?!?br /> 有熱情健談的柿子樹,陪著聊著說著笑著,就是一份有溫度有質(zhì)感的“民生答卷”啊,我們對這個村子的認識漸漸清晰起來,我們看到了一群為村民辦實事的村干部,看見了一條同頻共振共謀發(fā)展的鄉(xiāng)村路。這是信仰,是力量,是擔當,這更是責任光線的蔓延,是精神光芒的拓展,更是村民共擰緊的一條心的光線。
村里的特色農(nóng)產(chǎn)品
一壺釅茶,斟滿了農(nóng)事的信息,斟出了田園的馨香,也斟出了特色農(nóng)產(chǎn)品的相關(guān)話題。
第一杯茶香說:“我們主導產(chǎn)業(yè)以林果業(yè)為主,種植板栗、核桃、生姜、辣椒、蘿卜、蘋果等農(nóng)產(chǎn)品。我們共有3000余畝林果,板栗和核桃也是村民最主要的經(jīng)濟來源。村里有千年板栗樹200棵,500年以上的板栗樹800棵,100年以上的1000棵,這種板栗脆甜可口,已注冊了無公害板栗合作社,遠銷到全國各地?!?br /> 第二杯茶香接著說:“因地處深山,這里的核桃和板栗生長過程中,汲取了最純凈天然的養(yǎng)分。每年一到收獲季節(jié),就會有很多林果商販慕名上門收購。剛成熟的核桃用機器去除青皮,核桃皮薄肉厚,白色的果肉清脆可口,甜中帶有一絲苦澀,入口味道層次豐富。板栗從樹上摘下,隨手用石頭敲開毛刺的外殼,黃嫩的果實生吃口感甜而脆?!?br /> 第三杯茶香補充說:“我們這里還有野韭菜和天花菌,森林里野韭菜花漫山遍野,立秋后,雪白的白韭菜花盛開,人們爭相提籃采摘,洗凈晾干,加上辣椒,碾壓成醬放入食鹽,裝壇密封,隨食隨取,剛出鍋的熱豆腐一蘸,香味四溢,美食一絕;天花菌是楊家圈人鐘愛的一種美味,樹下的天花形似牡丹,是上好的山珍食材,村民常用它燉雞湯,雞湯的濃郁與野山菌的鮮甜互相滲透,香味四溢?!?br /> 冬季里的板栗樹和核桃樹,喜歡在緘默中修行,在靜默中蟄伏,嘰嘰喳喳的雀鳥們,或聚在板栗樹上開討論會,或擠在核桃樹上說山野趣事,聊漸遠的農(nóng)事。板栗樹和核桃樹極少參言,任由它們喧鬧,時日倒是多了有趣。
這個以板栗樹和核桃為主要經(jīng)濟收入的村里人,并不是一味固守家園者,他們思想活泛,思維緊跟時代,村中的年輕人大多數(shù)出去打工,或是闖蕩世界去了,去看看外面的精彩,去經(jīng)歷經(jīng)歷外面的無奈,都是人生的儲蓄生命的養(yǎng)分啊,回來才有更好的頭腦和想法,謀鄉(xiāng)村的發(fā)展。村東的路,年年月月地送他們遠行,村里的特色農(nóng)產(chǎn)品,月月年年地用花葉和果實,等著他們的歸來。這是向往的光線,是追夢的光線,是親情的光線,更是土地牽掛的心線啊。
微信圖片_20241213180525.jpg
(5.16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34)
下載附件
2024-12-15 09:22 上傳
中午十點三十分的光線
河面上結(jié)了薄薄的冰,水從冰的縫隙里流淌出來。這種冰與水相和的美,是我所喜歡的,就用手機錄制了好幾個片段。我們一行三人,特意坐在石塊上,以冰面為近景,以山體為遠景,開心地與楊家圈村合個影。
漫水橋下的水深處,有小魚兒在游動,這魚兒的游動與唼喋,是陪伴在屋前曬太陽的留守老人吧。小河的水,從東北方向緩慢地向西北方向流淌,帶著馬蹄崖的生態(tài)美,帶著山村的人文美,帶著土地的風景美,以一條優(yōu)美的弧線奔赴遠方。被山捧著,被水護著的楊家圈村,在中午十點三十分的太陽光線里,鋪成了一幅美妙的扇形圖。
同時,我看見一束光線,從東山山頂垂直照下來,照得河灘可愛靈動,照得冰面流光溢彩,我又歡喜地拍下了這一情景,幾句小詩,從心底跑過來當作旁白:“冬天十點三十分的光線/來到這片河灘及枯草叢/河灘用薄薄的冰層/羞赧地向光線招招手/枯草叢用星點的綠意/向光線打著招呼/冬的光線深深點點頭/在萬物的考勤表上/打下了兩個對號/便向山坳南側(cè)挪去/恰好路過的我/看見了這一幕/考完勤的枯草叢和河灘/低頭靜心忙手底的事情”。
民風淳樸的楊家圈村,有山峰的眷顧,有河流的疼惜,有果樹的幫襯,有土地的滋養(yǎng),更有自己的和諧暖融和歲月的守望,有經(jīng)營生活的小小密碼,有獨屬于自己的發(fā)展光線圖……
歡迎光臨 大眾論壇 (//uba604.cn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